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源下载  > 电子书 > 哲学宗教

“物”的崛起:前现代晚期中国审美风尚的变迁

1/26/2019 3:07:38 PM 人评论

适读人群 :古代文学爱好者、明史研究者、艺术史专业研究者“时尚”:“生活美学”的趣味与症候。  “奢靡”的社会生活风气表明晚明士民整体的日常生活水平之提高,其实质在于物质性在人的日常生存、情感、审美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全面凸显。  对于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

“物”的崛起:前现代晚期中国审美风尚的变迁

“物”的崛起:前现代晚期中国审美风尚的变迁

编辑推荐

适读人群 :古代文学爱好者、明史研究者、艺术史专业研究者

  “时尚”:“生活美学”的趣味与症候。

  “奢靡”的社会生活风气表明晚明士民整体的日常生活水平之提高,其实质在于物质性在人的日常生存、情感、审美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全面凸显。

  对于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力的文人士大夫而言,这种“生活美学”在于借助于“物”来装点和营造一种审美化、艺术化的日常生活情境,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和审美体验,进而彰显其才情、趣味。

  他们开始把“生活”视作自己施展才华、体验美感的“作品”,“生活”具有了与“艺术”并驾齐驱的地位,甚至,具体的艺术品,如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诗、赋、词、曲等都退居一隅,成为营构、润饰“生活”这一整体的、宏大的“艺术品”的细枝末节。

  在此种生活和审美观念波及下,日常用物自然要求“适用美观均收其利而后可”,无关日用的“长物”“玩物”也成了不可或缺的必需品。


内容简介

  本书立足于史料爬梳,在梳理和回顾近百年来学术界有关晚明文史研究的成果基础上,以晚明时代的突出社会症候——“‘物’的崛起”为切入点,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,从整体性视野展示了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生活、文艺活动和审美风尚的基本历史特征,深入探讨了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审美文化的嬗变过程,并对当前社会生活、文化艺术领域凸显的重要问题做出了理论回应。本书提出,“‘物’的崛起”与“生活美学”的兴起,对前近代晚期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;审美、精神生活的世俗化、日常化是前现代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,也是文化、艺术所无法逾越的历史阶段。


作者简介

  赵强,男,文学博士。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;主要学术兼职有吉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,吉林省作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、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等。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史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,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出版著作1部。


附件下载

  • 下载

    百度网盘下载

    下载: 所需积分:90

  • 积分获取方法:先给账户进行充值,然后进行积分兑换,积分兑换比例:1元可兑换10个积分.
    具体可参考帮助如何获取积分说明

相关资源

  • 哲学要义(修订版)

    学外语有听、说、读、写,学哲学也有。“听”是听课,“听”别人“说”;“说”是表达自己的意见、观念。“听”、“说”结合起来就是“对话”,有人说是“辩论”。  我觉得,我们做哲学的,还是要多注意一点儿“写”;反过来说,学哲学的学生、研究生,要多注重一些“读…

    9/30/2025 10:33:32 PM
  • 太平经合校(套装上下册)

    后汉《太平经》是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,是中国哲学史、思想史上有价值的资料。大抵以奉天法道,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,广述治世之道,伦理之则,以及长寿成仙、治病养生、通神占验之术。现存只有明朝《道藏》的一个本子。原书一百七十卷,今本残存仅五十七卷。编者根据《

    8/1/2025 9:14:59 PM
  • 邵雍全集(套装共5册)

    邵雍作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易学家和诗人,与周敦颐、二程、张载一起被后人尊称为“北宋五子”。近年来,虽然有多种版本的邵雍著作出版,但从研究者角度来看,其资料搜集尚未完备。加之邵雍专精易学象数,其学术堪称一孤明独发之专门之学,如整理标点者不得其人,亦难孚世…

    7/2/2025 8:53:25 PM
  • 古代经典鉴赏系列:金刚经鉴赏辞典

   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《金刚经鉴赏辞典》是辞书出版社经典鉴赏系列中的一本。作者李利安长期从事宗教理论、佛教历史与思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,对《金刚经》的注释、鉴赏解读论述清晰,分析透彻。 《金刚经》是印度佛教发展的产物,由于该经阐释了大乘佛教思想的…

    6/26/2025 7:36:12 PM